游泳池、游樂池池水消毒
游泳池、游樂池、文藝演出池及各類水療池,都是為人們在水中進行游冰、體閑娛樂、戲水、健身、文藝表演及洗凈保健的專業活動及公共活動的場所,池水與人體各部位是緊密接觸的。因此,保證池水的清澈、衛生、健康、舒適、不發生疾病交叉感染,可以促進人們進人游泳、水療場所的基本要求。嚴格的池水消毒殺菌,可以防止各種疾病傳播,是保障游泳、戲水、水療、文藝演出者健康的重要環節。所以,消毒是池水化處理系統三大要素的第三個關鍵因素,是保證池水衛生、安全的最后保障。
10.1池水污染來源
游泳池、按摩池的環境溫暖、潮濕,是細菌、藻類和其他微生物滋生的理想場所,歸納起來,池水的污染物質基本上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10.1.1 天然污染物:
室內池主要是空氣中的塵埃,岸邊污染雜質及原水中的各種成分;室外露天池主要是大氣中的塵埃(如砂土、植物及建筑物屋面的脫落物等)、降雨雨水、昆蟲及其他動物糞便等,這些雜物的顆粒比較大,容易被過濾工序的設備去除。
10.1.2 游泳者、戲水者、洗浴保健者人體帶入的雜質
人體是池水中最重要的污染物質的來源,它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來源:
1. ???人體脫落物:如人體脫落的毛發、皮膚的碎皮屑、護膚區化妝品(如指甲油、口紅、發膠、發油、防曬油等)等;
2. ???人體上的排泄物:如汗液、唾液、鼻涕、淚液、嘔吐物區尿液等;
3. ???人體攜帶物:如泳鏡、戒指、耳環、隱形眼鏡、泳衣上的細小纖維及色素等雜物。
10.1.3 外部添加物
是指為了保證池水水質衛生和潔凈透明,按相關標準、規范必須向池水中添加的各種化學藥品如消毒劑、pH 值調整用酸堿化學藥品、顆粒過濾用混凝劑以及除藻劑等所帶來的副產品和剩余殘留物,如三氣化氮、鹵乙酸、三鹵甲燒等。它們在水中是以離子狀存在的,會產生新的污染雜質,給相關設備和人體帶來危害。
池水三類污染來源,一般會有如下三種形式存在:①池水的表面,如油膜、懸浮物;②池水中,如各種化學藥品的殘余離子、副產物的離子:③池底與池壁上的沉泥、污垢等。這些污染物質通過游泳者口腔吞咽、呼吸吸人揮發性氣體、人體接觸,而將池水中某些雜質攜帶的病原微生物進人到人體內而感染疾病:如皮疹、皮膚瘙癢、耳炎、紅眼病、咽炎、氣喘、腳氣,甚至發生腹瀉、軍團菌肺炎等。
10.2 池水消毒基本要求
10.2.1 消毒的目的 池水過濾單元雖然能去除微米級雜質及病毒,但有些細菌難以濾除,且無法做到全部池水瞬時過濾,因此,為防止人們在游泳過程中,通過池水傳播疾病,池水必須進行消毒,以達到如下目的: 1.消除健康風險,對游泳池、休閑設施池等來講,不能做到無菌,但必須將各種細菌控制到最少,不感染游泳者,即能迅速大量地殺滅細菌,并在30s 內能殺滅 99.9%微生物,將池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軍團菌和原生動物包裹等)嚴格地控制在不發生疾病交叉感染的限值之內,保持池水衛生、健康和清澈。
2.殺菌效果應保持適當的延續性,能有效控制游泳者帶人池內的新的細菌病毒,但保持池水無藻類物質滋生和生長、池水沒有顏色、沒有高濃度消毒副產物物質,營造池水的良好感官環境。
3.消毒劑劑量應容易控制并能以簡單方法測量水池中消毒劑余量和效果,保持對人體無刺激性和不產生不良氣味,提高池水的舒適度。
4、對設備、建筑結構不產生腐蝕性。投資和經營運行等費用具有合理的經濟性。
由上述目的可知,消毒是池水循環凈化處理的不可缺少的工藝工序,是保證池水生、健康最后關鍵一關,稱之為池水循環凈化處理系統的第三個關鍵因素。這也是行業標準《游泳池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CJJ122-2017將其列為強制條文的重要依據。
10.2.2 消毒劑的種類
1.氯系消毒劑:氯系消毒劑包括次氯酸鈉、次氯酸鈣、氯片、氯粉精、漂白粉等;
2.臭氧消毒劑;
3.紫外線消毒劑:包括低壓紫外燈、低壓高強紫外燈、中壓紫外燈;
4.氰尿酸鹽:包括二氯氰尿酸、三氯氰尿酸;
5.溴氯海因;
6.羥基消毒劑。
10.2.3 消毒劑的選用原則
游泳池、游樂池、文藝演出池、休閑設施池等,使用的水質不相同,對消毒劑品種要求也是各不相同,但也有以下共同要求:
1.安全性:指對游泳者、游樂者、健身者和參與消毒系統的操作人員不造成健康傷害;
2.與原水的相容性:指原水(即水源水)的pH值與消毒劑相對應,或易于調整原水的pH值;
3.有效性:具有高效的殺滅細菌、病毒的能力,且帶來的消毒副產物少,并具有持續消毒功能的能力;
4.適應性:用于室外游泳池的消毒劑應在陽光下不易于分解;
5.經濟性:購買運輸、儲存等經濟費用合理;
6.合法性:具有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規定的《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規定》的評審報告。
7.可監測性:在池水中的濃度能被快速和方便的檢測,能實現消毒劑量、濃度的自動控制和連續記錄所測出的數值;
8.有效的消毒濃度對人體傷害最小及產生的副產物最少;
9.視頻網絡監控性:能實現《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管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 〔2019〕1號)通知中要求“鼓動采用工作記錄儀、清洗消毒間視頻監控及第三方評估考核等手段措施,實現衛生安全關鍵環節可檢查、可追溯、可監督” 的要求。
來源:《游泳及游樂休閑設施水環境技術手冊》